2021-2023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。1月13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《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為我國從2021年開始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發展創新發展定下了新的目標。
目前,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顯著,2018-2020年起步期的行動計劃全部完成,部分重點任務和工程超預期,網絡基礎、平臺中樞、數據要素、安全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。
《行動計劃》對我國2021-2023年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行動制定了五大發展目標、十一大重點任務、十大工程項目以及配套的四大保障措施。
五大發展目標
到2023年,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并進,新模式、新業態大范圍推廣,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。
一、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
覆蓋各地區、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建成,在10個重點行業打造30個5G全連接工廠。標識解析體系創新賦能效應凸顯,二級節點達到120個以上。打造3~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。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,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。
二、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
智能化制造、網絡化協同、個性化定制、服務化延伸、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。重點企業生產效率提高20%以上,新模式應用普及率達到30%,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基礎更加堅實,提質、增效、降本、綠色、安全發展成效不斷提升。
三、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
工業互聯網基礎創新能力顯著提升,網絡、標識、平臺、安全等領域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突破,工業芯片、工業軟件、工業控制系統等供給能力明顯增強。基本建立統一、融合、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,關鍵領域標準研制取得突破。
四、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
培育發展40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,形成1~2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。培育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,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。
五、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
工業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分類分級管理有效實施,聚焦重點工業領域打造200家貫標示范企業和100個優秀解決方案。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的安全服務龍頭企業,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安全創新示范園區。基本建成覆蓋全網、多方聯動、運行高效的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監測服務體系。
十一大重點任務
一、網絡體系強基行動
加快工業設備網絡化改造。
推進企業內網升級。
開展企業外網建設。
深化“5G+工業互聯網”。
構建工業互聯網網絡地圖。
到2023年,打造50個企業內網改造建設標桿,高質量外網基本覆蓋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,建成8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公共服務平臺。
二、標識解析增強行動
完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。
加速標識規模應用推廣。
強化標識生態支撐培育。
到2023年,國家頂級節點具備標識、域名、區塊鏈等綜合服務能力,標識注冊總量超過150億,日均解析量達到千萬次量級。
三、平臺體系壯大行動
滾動遴選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。
建設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。
發展面向特定技術領域的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。
提升平臺技術供給質量。
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。
提升平臺應用服務水平。
到2023年,工業企業及設備上云數量比2020年翻一番,打造3~5家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型工業互聯網平臺、70個行業區域特色平臺、一批特定技術領域專業型平臺。
四、數據匯聚賦能行動
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。
打造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綜合服務能力。
培育高質量工業APP。
推動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。
持續深化“工業互聯網+安全生產”。
到2023年,基本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系,建設20個區域級分中心和10個行業級分中心。建設高質量的工業微服務和工業APP資源池,工業APP數量達到50萬個。
五、新型模式培育行動
發展智能化制造。
加強網絡化協同。
推廣個性化定制。
拓展服務化延伸。
實施數字化管理。
到2023年,面向垂直細分行業,形成100個左右新模式應用試點示范,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和應用場景,實現在200家以上工業企業復制推廣。
六、融通應用深化行動
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。
加快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。
到2023年,面向重點行業形成150個左右行業特色明顯、帶動效應強的融合應用試點示范。打造一批支撐融通應用的模型資源庫與服務平臺,形成40個左右融通應用典型場景。
七、關鍵標準建設行動
強化工作機制。
完善標準體系。
研制關鍵標準。
加強國際合作。
到2023年,建立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標準化工作機制,基本形成統一、融合、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,完成60項以上關鍵標準研制。
八、技術能力提升行動
強化基礎技術支撐。
突破新型關鍵技術與產品。
以新技術帶動工業短板提升突破。
到2023年,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競爭力進一步提升。工業5G芯片/模組/網關、邊緣計算芯片等基礎軟硬件產品基本成熟。
九、產業協同發展行動
培育領先企業。
強化主體協作。
開展產業示范基地建設。
建設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。
建設工業互聯網示范區。
到2023年,培育一批核心技術創新引領企業,在重點行業和領域打造100個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。遴選5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,建設10個“5G+工業互聯網”融合應用先導區,建設一批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,布局一批工業互聯網示范區。
十、安全保障強化行動
依法落實企業網絡安全主體責任。
加強網絡安全供給創新突破。
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壯大。
強化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能力。
到2023年,分類分級管理模式在全國范圍深入推廣。面向原材料、裝備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遴選百家貫標示范企業。建設20個集約化安全運營服務中心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重點行業安全公共服務平臺,面向工業互聯網重點應用領域打造10個網絡安全創新應用先進示范區。
十一、開放合作深化行動
營造開放多元包容的發展環境。
全面推動多領域、深層次國際合作。
到2023年,與歐盟、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重點國家建立工業互聯網交流合作機制。
《行動計劃》還對我國2021-2023年工業互聯網發展創新設定了“十大工程”。
十大工程
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。
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。
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化升級工程
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工程
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推廣工程
工業互聯網融通應用工程
工業互聯網標準化工程
工業互聯網技術產品創新工程
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培育工程
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
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,《行動計劃》中還制定了四大保障措施。
四大保障措施
一、加強組織實施
加大統籌協調力度。
加強政策成效評估。
開展產業監測評估。
按年度發布專項工作組工作計劃。滾動開展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和產業監測評估。
二、健全數據管理
建立健全規則。
推動開放共享。
促進交易流通。
到2023年,推進工業互聯網數據共享行動,推動工業知識數據化沉淀,在不少于3個重點行業探索建立工業數據空間。
三、拓寬資金來源
加大財稅政策支持
提升金融服務水平
創新產融合作模式。
按年度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。持續開展基于數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。
四、加大人才保障
開展人才需求預測。
推動人才選拔評價。
強化專業人才培養。
2021年完成工業互聯網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編制。按年度發布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報告。按年度開展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.0”“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”,繼續舉辦全國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技能大賽。到2023年,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共享型工程實習基地。
新聞附件: